2021-01-03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
导语:
在移动机器人底盘领域,松灵机器人毫无疑问是国内厂商中的佼佼者。短短4年时间,松灵机器人就凭借出色的底盘设计能力,构建了坚固的护城河,建立起包括四轮差速型、四轮阿克曼型、履带型、四轮四转型等在内的全面的移动机器人底盘产品矩阵,产品服务于安防巡检、园区工业、农业灌溉、物流运输、检测勘探、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
《听见咖说》专题采访了松灵机器人创始人魏基栋,请他谈一谈,移动机器人底盘行业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松灵机器人为了塑造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方面是如何布局的,以及面对起伏不定的国内外环境,未来会有什么规划。
松灵CEO魏基栋接受采访
构建强势产品矩阵 塑造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移动机器人底盘的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农业、物流、巡检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但魏基栋也看到,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上游行业,底盘市场规模小,应用领域分散。“难做!”魏基栋如是评价。
尽管“难做”,松灵机器人的底盘出货量还是实现了国内第一。松灵机器人2020年营收受疫情影响,仅完成去年所定目标的70% ,但与去年相比,实现了200%增长。此外,松灵机器人的全能型通用底盘SCOUT和采用阿克曼转向设计的底盘HUNTER在今年实现了批量生产和出货,在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SCOUT2.0
据了解,SCOUT基于全新能耗设计,专为行业应用而生。机身紧凑小巧,能耗低,搭载全新散热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室内户外来去自如,四轮驱动,差速自转,动力充沛,能够轻松驾驭复杂应用环境,标准协议及CAN总线支持快速二次开发。HUNTER是一款阿克曼前轮转向线控底盘,具有类汽车特征,适用于普通水泥、柏油等硬质路面,该结构具有机械磨损小、续航时间久、更高载重能力,同时亦能达到更高的运动速度,适合长时间运行。
魏基栋认为,整体而言,我国移动机器人底盘行业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在技术探索和市场开发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这也意味着,移动机器人底盘的空白市场亟待挖掘。为此,松灵机器人从两个方向出发,紧锣密鼓地推出多款新品,构建强势的产品矩阵,以此塑造核心竞争力。尽管移动机器人底盘这条赛道上能与之匹敌的国内竞争者还未出现。
“移动机器人底盘的设计开发,主要有两个思维:一是机器人思维,另一个汽车思维。”
魏基栋表示,“基于机器人思维开发的产品,灵活性应放在首位。在这一维度上,松灵机器人开发了两款四轮四转机器人底盘。这两款产品在灵活性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强劲的竞争力,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将于年内落地投产。而基于汽车思维开发的机器人底盘,应当具备速度快、载重大的优异性能。为此,松灵机器人开发了采用阿克曼结构的机器人底盘HUNTER系列。目前已经推出第二代产品HUNTER 2.0,每小时能跑10公里,载重达150千克。”
与上一代产品HUNTER对比,新产品HUNTER2.0除了外观和体积有显著的区别以外,还增加了坡道驻车功能,即使在坡面上断电,底盘也不会后溜,以确保产品使用安全性。此外,电池也更换为可拆卸电池,用户可以随时换电,保证续航。这款产品还搭配双400w电机,功率更大,负载大幅提升。基于以上技术,HUNTER2.0在市场上同类产品里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成为低速无人驾驶底盘的引领者。
HUNTER2.0
目前,松灵机器人已经开发了包括四轮差速型、四轮阿克曼型、履带型、四轮四转型等在内的8款移动机器人底盘产品,以及涉及自动驾驶、平行驾驶等方面的多个解决方案,在安防巡检、园区工业、农业灌溉、物流运输、检测勘探、科研教育等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筑牢技术根基 以市场为导向加速拓展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品开发,市场拓展,甚至公司的发展壮大,都需要技术做支撑。魏基栋却说,对当前阶段的松灵机器人而言,技术是最不重要的。他进而解释道:“松灵机器人的技术基因根深蒂固,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我们将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需要刻意强调技术的突出地位。同时,我们强大的研发团队一直在进行技术创新储备和沉淀。”
因此,对于已经筑牢技术根基的松灵机器人来说,当前发展的最大阻碍就是市场规模小,应用场景分散。作为一家成立时间不足5年的创业型企业,尽管松灵机器人已经实现了小规模盈利,但其底盘业务结构颇不平衡,教育和科研领域达到了50%,其余50%的业务涉及防巡检、园区工业、农业灌溉、物流运输、检测勘探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极其分散。
魏基栋说:“技术出身的人,往往把技术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市场的重要性。这在商业行为中是不合理的。”
挖掘新兴市场并迅速占领市场,是松灵机器人接下来的要跨过的一大步。魏基栋说:“以前,我们先预设需求,再开发产品,几年后产品开发出来才发现市场相当小众甚至并不存在。未来,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设市场服务团队,逐渐培养技术“张力”。只有公司掌握的关键技术具备足够强韧的张力,才能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抓住新生需求,并迅速铺开市场。”
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松灵机器人目前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民用整机新品。为进一步打开市场,松灵机器人将于2021年春季开启A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这款新品的批量化生产,尽管目前现金流充裕。魏基栋透露,明年公司的业绩目标,是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实现200%的增长。
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设移动机器人产业生态
凭借良好的越野性能和极强的通用性、开源性,松灵机器人的全能型底盘产品SCOUT为许多学校和实验室所用。魏基栋透露:“就目前而言,教育和科研领域是松灵机器人的一大重要市场,因此每年在这方面也保持一定比例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与高校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事实上,松灵机器人一直在强化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院校依托松灵机器底盘进行多维、深入的课题研究,有利于加速验证产品落地情况,同时,松灵机器人也能够根据实验反馈,不断打磨产品,完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底盘的产品竞争力。长远来看,校企科研共享能够激发创新活力,为机器人领域创造新的科技价值,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场景的实际应用。同时,基于松灵机器人底盘做出的研究成果如果在SCI期刊发表,也能够促进公司品牌力的提升。
今年11月,松灵机器人联手北京理工大学无人平台与动力学生创新基地设立“地面无人车辆智能感知与控制实验室”。魏基栋当时表示:“实验室不仅是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的一个平台,也将会是未来智能移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截止目前,松灵机器人已经与清华大学、北理工、哈工大、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10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并与南科大、东莞理工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在移动机器人底盘领域开展运动控制、机器感知、ROS开源等方向的课题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智能机器人运动与视觉实验室的张新宇团队,就通过在SCOUT上面搭载机械臂以及其他传感器,设计研发“种树机器人集群”,用于治理土地沙漠化,助力生态恢复。
为给学校和科研用户打造一流的ROS学习和交流平台,今年6月,松灵机器人开启了全球性ROS开源生态圈建设,面向使用松灵产品的所有用户征集案例分析、开源demo、产品建议等内容。截止至目前,已收到来自北航,浙大,中国农科所,南方科技大学,中建三局,凤岐茶社和Bonbon Robotics等海内外案例内容,其中个别案例论文还发表在世界著名机器人学术期刊ICRA平台。
中建三局测量机器人
松灵机器人,正在成为移动机器人底盘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引领者”。不仅是在产品的开发布局上具备前瞻性,更是为移动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搭建平台,汇聚产业人才,着手机器人生态建设。
魏基栋表示,作为一家专注移动机器人底盘设计和开发的企业,松灵机器人将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建设服务团队,紧跟客户需求,打造运动更灵活、速度更快、载重更大的底盘产品。同时,还将重点推动搭配自主导航的低速无人驾驶系统的落地。明年,松灵机器人将凭借多品类的产品矩阵,充分挖掘国内空白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多款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达成业绩增长200%的目标。